欢迎来到「海融检测」,专业为您提供:涉水产品检测、化妆品检验检测、消毒液(剂)检测、保健品检测一站式分析检测服务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一站式分析检测服务平台
科研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检海融检验检测全国服务热线:
4006-010-725
资讯动态
SERVICE CENTER
HOME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 四年攻坚战 如今清如许——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攻坚克难记

四年攻坚战 如今清如许——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攻坚克难记

文章录入:海融检测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部   添加时间:2020-1-8
从唐古拉山脉到崇明岛,滚滚长江奔流而下,一泻千里,孕育了“黄金水道”,形成了富饶而具有活力的长江经济带,养育流域人口占全国四成。长江之命脉不只是一脉之血、一河之水,而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繁盛的重担。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饮用水安全,与每个人休戚与共。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随后,原环境保护部启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于长江经济带打响第一枪。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清理出的490个违法问题,逐一攻坚,整治销号。
2018年,长江经济带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展开,长江经济带以外的其他省份地级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也拉开序幕。2018年底,共完成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的清理整治。
2019年12月20日,捷报频传——全国其他地区持续推进县级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其中3619个问题已完成,完成率达99.8%,超过进度要求。
收官圆满在即。
熟悉这一过程的人深知,这场攻坚战几多不易。前后横跨4年,由长江经济带辐射至全国,其间凝结了无数人的辛劳和汗水,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了巨大阻力,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难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多次强调,饮用水水源地是老百姓的大水缸,要当成重中之重,紧盯不放,切实消除各类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
而4年的攻坚克难,也注定将在我国饮水安全保障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场保卫人民清洁水缸的攻坚战”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关乎民生,关乎老百姓的饮水安全。在武汉,69岁的何汉武冬泳以后,再没生过病,他说,“每天向上游两公里,舒坦,回家喝水也很放心。”确保水源地的安全,这是对民众最大的福音。
离老先生冬泳几公里远的地方,便是武汉市武昌余家头江滩。这一百年历史的老码头,当年由詹天佑选定,作为京汉、粤汉铁路连接码头。然而常年无序开发,不仅沿江多违建、趸船、养殖场,导致污水直排。
更令人揪心的是,离江滩1000米的江心,便是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所在地。余家头自来水厂的3根取水管道,源头正在此处。用水厂厂长刘勇的话来说,保证1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像“走在钢丝上”。
余家头码头密布船厂、砂厂,涉及中央在武汉、省属、市属的主体单位就有15家。
“一个区政府,怎么搬得走一个央企单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分局局长孙凯说:“任何一个码头、一个砂厂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利益,而影响的则是老百姓的水缸安全。”
转折点,正是2016年开展的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2016年5月9日,武昌区组织联合执法专班,对余家头江滩进行执法整治,1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部拆除转运。孙凯感慨万千:“实属不易。”
2016年10月19日,在重庆市召开的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整治现场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严肃地说:“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问题整治,关系到老百姓的饮水安全,我们会持续推进,一抓到底,不解决到位不放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长江沿岸11省市5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如果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就像星星之火,其燎原之势很快沿江而兴。地方举一反三,长江重庆段打响了船舶港口污染整治的战役。2017年12月底,《重庆市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全面启动相关整治工作。2018年,重庆共淘汰老旧运输船舶1200余艘,3500余艘船舶安装了生活污水处理或收集设施,取缔沿江餐饮船舶110艘。
在重庆市北碚区水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殷清勇眼里,长江支流嘉陵江畔的水土战备码头,而今脱胎换骨。此前,码头边有3家餐饮船经营,一度红红火火,其中一家名为“小二黑”的渔庄生意最盛。为了劝说经营了十多年的“小二黑”上岸经营,他前前后后去了渔庄十多次。
“‘小二黑’渔庄上游1公里处便是一级饮用水水源地。按照相关规定,已经安置了围网和监控,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以保证整治后的河道清洁。”殷清勇说。
老百姓从身边的环境变化中,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以前江岸边做什么的都有,开餐馆的、洗车的、游泳的。整治后清清爽爽,看不到一丁点垃圾和油污,喝水安全放心多啦。”本地居民陈先生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水,浩荡向东流。
“一场行之有效的上下协同攻坚战”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成效,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说,或许没有比“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句话更合适的了。
2017年12月30日9时46分,湖南省传来消息,株洲市二、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电厂温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新箱涵排口正式投入使用。
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1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这还意味着,于2016年5月启动的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工作圆满收官,完成了阶段性胜利。
一年半时间里,生态环境部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都体现了打赢攻坚战“知行合一”的智慧。
知,就是要谋篇布局,做好规划,一张蓝图执行到底。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全力推进违法问题清理整治,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科学谋划,彻底排查、精准施策,推动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在“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上,努力实现水源保护的目标。
行,强调的是想法目标有效落地于实践。2016年-2017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先后11次进行现场会商、视频调度,持续督导,有效传导了压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进一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分工协作、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清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水源地整治中,我们建立起了一整套紧盯不放、推动落实、帮扶工作的措施方法。”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说。
2018年9月28日,各相关省份省长收到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亲自写的一封信:“从目前情况看,距离今年年底还剩下不到4个月时间,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十分艰巨……建议您继续给予重视,督促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水源地环境问题有效整治,按期保质完成整治任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部长亲自写信,表明了生态环境部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心和重视程度,其力度显而易见。”执法局林文回忆说,接到信函后,各地进一步加大力度,协调联动,综合施策,一批“硬骨头”问题被有效解决,许多水源地风险隐患得以消除。
李天威说,以前类似的工作一般是国家出方案,组织地方排查,层层部署,层层上报。不到现场去,整治效果到底如何,老实说心里没底,老百姓满不满意,有时还会打个问号,“而现在,一竿子插到底,异地交叉、明察暗访,对每个问题逐一登记在册,建立台账,逐一现场销号核实,形成了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
细微之处见真章。2018年5月20日,水源地现场核查组与南通市见面沟通情况,组长甄玉军直奔主题。交谈中,拿着南通市准备的水源地整治材料,甄玉军还不满足:“问题整改效果还没看到,不去现场真不敢打包票。”
“请放心,到了现场就知道,我们有问必答。”市里有关负责人说。
“这个必须要到现场看实情,听听当地老百姓的意见。”核查组坚持。
长期从事环境监察工作,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支队副主任科员甄玉军身经百战。在他看来,水源地整治反映了地方政府推进水源地整治工作的完整链条:问题由谁办理,采取措施没有,整改效果怎么样,问题得没得到解决,有没有依法公开水源地整治信息,老百姓是不是真满意……
市里也积极行动。起初是以生态环境部门的人为主,后来各部门都拉进来,地方政府牵头统筹推进,仅是南通的10个水源地,地方政府牵头逐一到现场查看,问题是不是解决到位了,有没有回溯反弹。
这样的场景,也在全国其他272个城市上演。
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意义,已经远超出环境问题本身,关系到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群众基本利益保障、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以及维护法律法规权威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毕竟,水源地整治过程中碰到的诸多难点问题,涉及法律、资金、行政、监管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参与支持。单靠环保一家单打独斗,肯定势单力薄。而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负责同志亲自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以后,许多问题就会随之迎刃而解。
——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的工作理念得到强化。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实施取水口拆建整合工程,提升了饮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江苏、浙江、重庆制定完善专项法规或规章,建立常态执法监管机制。安徽、江西、云南、贵州统筹推进违法项目整治工程,彻底解决了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环境问题。
——积极协调、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得以强化。广东、广西、山东、山西、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海南等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内部协调联动,水环境管理部门和环境监察执法部门紧密配合,上下协同,并与发改、水利、住建、交通、海事等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的工作方式得以强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新疆、西藏等地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整治情况,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排查发现的水源地问题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清理整治任务分解到基层政府及住建、海事、水务等职能部门,为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场取得共识实现多赢的攻坚战”
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游江畔,江风吹过,芜湖市政府工作人员吴兵感慨地说:“终于整改彻底了。”顺着他手指的近岸,那里清清爽爽,不见一艘船舶停靠。此前,下游150米处即为芜湖市二水厂取水口,同时又是中石化安徽芜湖分公司油品码头所在地。基于水源地保护的要求,2001年开始商谈搬迁,直到2017年4月25日才关停,前后持续了整整16年。
“先有码头后有水厂。”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安徽芜湖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汪政强调,“码头建于1952年,芜湖市二水厂1973年才开始建设。”16年解决不了的历史难题,一方面在于码头承担着芜湖全市约40%的油品供应,一旦关停,市场用油则成为难解之症。另一方面,政府也考虑过搬迁水厂,但经实地考察,发现受制于地质、航道等客观条件,取水口下移在技术层面无法实现。
2012年,原安徽省环保厅就开始约谈、督促芜湖市政府解决,但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年来各方僵持不下,直至饮用水水源地攻坚行动开展,芜湖市二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被生态环境部公开点名,挂牌督办。
形势开始明朗。由政府唱独角戏,变成中石化与芜湖市政府合力抓拆除。“中石化做了很大牺牲,但这也是责任,服务的是长江经济带保护的大局。”汪政坦言。
而同时,芜湖市政府各方协调,经历无数次实地勘察、论证、修改,最终选定新址,并提请交通运输部,调整了《芜湖港总体规划》,确定了输油码头和油库的搬迁新址。
“这背后体现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欣说,社会各界统一共识、一道出力,都是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7年11月底,在长江经济带芜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历史遗留码头已全部拆除。
随着水源地整治不断深化,在解决一批环境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当地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多方共赢。
有了共识,水源地问题整治明显加速,但具体问题各有不同,问题根源更是错综复杂,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整治成果才能真正巩固。
因地制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山东省德州市济南嘉兴园食品有限公司部分位于乐陵县碧霞湖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根据相关整改要求应关停。目前部分厂房已外租,从事韵达快递物流经营,以解决业主和居民的生计问题。接下来,这里将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园艺和植物农业公园等生态项目。
规范饮用水水源地,优化营商环境。青浦区金泽镇位于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上海市落实水源保护工作任务最艰巨的镇。打响饮用水保护攻坚战以来,共清拆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233家,其中建设用地减量(复垦)115公顷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现在的金泽,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
“一场‘新武器’助力的攻坚战”
“我们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中的一大亮点,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执法局一位相关负责同志总结说。生态环境部研发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执法卫星遥感支持系统,即“水源执法APP”,通过定期对水源保护区开展卫星遥感比对,可以筛选出存在可疑环境违法问题的水源地,目前已研发了网页端和手机端两个版本。同时,融合执法督查人员的即时定位信息,实现移动端(手机或平板)空间信息发布、共享与分析。水源执法APP则把环境问题清单发送到现场执法人员手中,并把现场信息有效收集与整合。
“这套系统精准度高,你可以直观地看到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的边界和自己所在的位置。同时,水源地之前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整改完毕等一系列信息,都可以显示。”这位同志解释说,这就为现场执法检查提供了“靶向指引”,成为环境执法的一个有力工具。从部里到县一级基层执法人员,都能便利地使用这一新技术。
“卫星遥感+执法APP”这一技术创新,“将使水源地监管彻底告别过去完全依赖人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推动我国水源地保护进入精准化、智能化时代。”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专家姚延娟说。
除了执法系统,另一个常被用到的新“利器”就是微信工作群。
“一些地方都建立了水源地攻坚微信工作群,地方政府分管市长、县长主动加入,紧盯水源安全突出问题,实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这样抓工作干劲十足。”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副处长肖静介绍说。
2017年6月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仍有107个未完成整治的环境问题,个别省份问题就占了1/3,风险隐患较为突出。7月中旬,翟青副部长赶赴现场调研,现场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副部长和副省长共同担任群主,微信群名为“饮用水水源地工作群”,专门调度整治问题。随后,这个省相关地市分管市长被拉入了群。每周五,各地都要在群内交流水源地治理进度情况。
效果立竿见影。就在建群当天,有的市立即启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项目整治,推进任务持续完成。有的市连夜请来专家商讨分析,为推进整改加快研究步伐。
“最大感受是大家积极交流信息,有一种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一位市长表示,工作进展及时,还会得到部级群主点赞,干劲更足。
而后,现场督办、精准帮扶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针对难啃的“硬骨头”,生态环境部与相关地方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攻坚决胜”工作群,共商治理措施。成员们大多是尚未完成整治任务的地方。采用滚动运行方式,完成任务的人可以退群。随着群里的人数不断减少,留下的人压力倍增。
“相比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历时一年半,共完成490个问题整治,2018年继续推进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历经一年就完成了6251个水源地问题整治。在如此短期内快速推动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程持续加强调度,持续加压。”肖静说。
4年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在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一个个生态环保人,用敬业和奋斗书写了感人至深的铁军篇章。
珠海市斗门区环境保护局高澎,统筹协调组建跨部门攻坚工作组。在1个月时间里,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两家大型大米加工生产企业依法责令拆除,共拆除超过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物。同时组建以环保、司法、征拆、审计、粮食等多部门参与的临时谈判小组,依据相关法律流程、资产评估、存货拍卖到完成建筑物拆除。谈判过程坎坷万千,从晨曦微露到半夜三更,其间高澎更是病重入院。最终,珠海市斗门区在短时间内投入近2亿元,按时完成清理工作任务,并为日后同类型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工作经验。
“我来!”这是河南省第四督察组第四分队队长陈盛铨的口头禅,这位曾经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称号的同志,在水源地督查过程中,不论是翻越铁丝网,还是爬坡过坎踏勘现场,均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而他们,不过是铁军队伍的一个个点滴缩影。
从调查摸底,到现场调研、精准执法,生态环保铁军以雷霆之势,坚定不移地捍卫水源地的一江清水。以2018年为例,5月-6月,抽调全国执法骨干1426人,组成273个现场组对水源地环境安全进行排查,发现6251个环境问题;到了9月,抽调全国执法骨干622人,对这6251个问题的整改情况又逐一现场核实,持续紧盯不放、推动整改到位。
“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关乎民生的政治问题,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推动问题解决到位,保障好老百姓的大水缸安全。”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铁军精神如影随形,可触碰的是生态环保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生态环保铁军,仍将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张春燕
编辑:郭川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